胃病

中醫學角度,由於胃部是爲於心下的地方,所以胃脹又叫做「心下痞」,

「痞」就係滿悶唔舒服的意思。

中醫認爲胃脹主要是沿於三大原因:脾胃功能差、情緒緊張、飲食唔節制。
1. 脾胃功能差
當我們的脾胃功能好,脾這個工廠生產的氣血就可以運去唔同臟腑,胃氣亦會下降,令脾胃氣機舒暢。 但如果本來的脾胃功能弱,再加上經常吃生冷、肥膩、煎炸食物去重創脾胃,脾胃運化功能就會減弱,氣機阻塞,形成胃脹。這類病人通常都會同時胃口差、面色黃、怕凍等表現。
2. 情緒緊張
從中醫角度來說,壓力大、情緒緊張或鬱結會壓抑肝氣的運行,影響脾胃氣升降功能,造成胃脹的表現。這類病人有時會伴隨口苦、頭痛、失眠等症狀。


3. 飲食唔節制
突然吃很多,特別是貪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,會令脾胃的負擔大大加重,當脾胃出現過多的情況,吃下去的食物不能夠消化,就會積滯住在脾胃,甚至會化成「濕熱」的病理產物,所以這類病人除了會胃脹外,亦會經常有飽飽滯滯、作嘔、胃部灼熱、胃酸倒流等症狀。